近年来鹰眼策略,尽管PlayStation第一方游戏在制作质量上依然出色,但在剧情层面却逐渐陷入了“悲伤与复仇”的叙事循环。IGN近日撰文指出,从《最后的生还者》到《战神》,再到最新的《羊蹄山之魂》,这些作品不断围绕家庭创伤与个人哀痛展开,呼吁PlayStation重拾更多元化、更具想象力的游戏创作精神。
IGN的文章写道:
我一直是PlayStation第一方作品的拥趸,这些游戏代表了那种“沉浸式3A冒险”的典范体验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我开始感到,它们在剧情风格上越来越趋于雷同。最大的问题是,这些游戏不仅在玩法结构上趋同(以第三人称视角为主),而且几乎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:悲伤与复仇。
这些作品虽然精致耐玩,但我也越来越怀念PlayStation过去那种多样化、轻松、有趣的游戏类型。
我真正意识到这一问题,是在游玩Sucker Punch新作《羊蹄山之魂》时。游戏本身优秀无疑——紧凑的战斗设计、丰富的探索内容都令人满意。但主角笃为父母报仇、一路追杀“羊蹄六人组”的设定,却让我产生一种强烈的既视感。
展开剩余70%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套路:今年的《刺客信条:影》就采用了类似设定鹰眼策略,而近年来的PlayStation大作似乎也都在围绕“失亲+复仇”的结构展开叙事。
2020年的《最后的生还者2》是这一趋势的代表作,艾莉在乔尔死后踏上复仇之路,成为整个游戏的情感主线。而早在2013年的初代中,乔尔就因失去亲女而情绪崩溃,开启了他的人物弧线。这股“悲伤父亲”的风潮随后也影响了2018年的《战神4》,并延续至《战神:诸神黄昏》中克雷多斯与儿子之间的亲情裂痕与丧失。
同样地,《漫威蜘蛛侠》系列中,无论是彼得·帕克还是迈尔斯,他们都背负着亲人离去的痛苦。而《死亡回归》则将家庭创伤变成了主角不断轮回的心理困境。即便像《死亡搁浅2》这样不完全属于第一方的游戏,也依然充满父爱与母爱交织的沉重情绪。
如今,PlayStation似乎对“暴力+情绪创伤”模式产生了某种依赖,这种创作路径也开始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。
当然,我喜欢以上这些作品。它们人物鲜明、玩法各异。但把它们放在一起看,却会发现:PlayStation的剧情,仿佛一直在重复讲同一个故事。家庭失落、亲情裂痕、以暴制暴的轮回,已经成为一种美学“惯性”。
也并非所有PS5作品都如此。《宇宙机器人》就是个例外——它充满色彩、富有童趣,并致敬了PlayStation的历史。在这个阴郁基调盛行的时代,这样的游戏显得格外可贵。但讽刺的是,这种原本应被广泛鼓励的欢乐风格,如今却成了“特例”。
PlayStation这种叙事风格的背后,或许也反映了某种时代背景。许多上述作品的开发周期正值2020年左右,那正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阶段。人类社会经历了集体性丧失与不确定,游戏创作者也不可避免将这些情绪注入作品之中。
因此,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是:后疫情时代的PS游戏,是否还能延续这种沉重风格?又或者,它们会重新转向更轻快、更乐观的表达?
未来的作品值得期待,同时也令人担忧。
比如Insomniac的《漫威金刚狼》,预告片展现了血腥与暴力,但罗根这个角色本身就是复仇与创伤的化身。这部游戏会否再次走上那条“暴力洗清过往”的老路?毕竟电影《金刚狼3》早已将类似的“悲伤父女情”讲得淋漓尽致。
而另一边,Housemarque新作《Saros》和顽皮狗的科幻游戏《星际:异端先知》将在明年亮相。从目前的信息看,两者都围绕探索外星殖民地展开。尤其是《异端先知》的预告片,展现出一种久违的轻盈感——若它真能找回《神秘海域》式的幽默与冒险氛围,无疑将成为PS5时代的一股清流。
讽刺的是,《Saros》和《星际:异端先知》看似讲述星际探险的故事,但我们唯一的希望鹰眼策略,是它们别在那些外星遗迹中,再度挖出一段充满悲伤的过往。
发布于:广东省盈胜优配手机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