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豪掷70亿美元采购国产光辉战机:为何执着于这款性能平平的国产货?盈通策略
近日,据《环球时报》转引《印度时报》等媒体报道,印度国防部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签署了一项创纪录的军购合同——以6237亿卢比(约合70亿美元)采购97架光辉战斗机,包括68架单座型和29架双座型。这是这款历经波折的国产战机自诞生以来获得的最大订单,预计首批战机将在2027-2028年间交付。
这个决定让外界颇感意外。要知道,印度此前曾计划采购俄罗斯的苏-57隐身战机,还考虑过114架法国阵风战机,但最终都未能成行。如今却转头采购性能饱受诟病的光辉战机,这背后究竟有何玄机?答案很简单:印度航空工业已经到了不买就倒闭的生死关头。
展开剩余83%光辉战机的真实水平
让我们先看看这款战机的具体参数:机身长13.2米,翼展8.2米,高度4.4米,空重6.5吨,最大起飞重量13.5吨。它搭载美国通用电气的F404-IN20涡扇发动机,加力推力8.3吨,最大飞行速度1.7马赫。配备以色列EL/M-2052有源相控阵雷达,探测距离约140公里,可同时跟踪2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6个。拥有7个武器外挂点,最大载弹量3.5吨,可挂载阿斯特拉空空导弹、怪蛇-5格斗弹等武器。
从价格看,单架光辉约7200万美元。相比之下,俄罗斯自用版苏-35单价不到6000万美元,美国F-35的飞离价格也仅8000万美元左右。更讽刺的是,印度此前采购的苏-30MKI重型战机单价才6200-7000万美元——作为轻型战机的光辉居然比重型战机还贵盈通策略,这确实令人费解。
为何非买不可?
关键在于议价权三个字。印度若不支持国产战机,其航空工业将面临灭顶之灾。这就像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:在中国国产车崛起前,进口车价格居高不下;当国产车质量提升后,外资品牌不得不打价格战。如今中国电动车领域已创下多项世界纪录,比如仰望U9 Xtreme跑出496.22公里/小时的量产车极速,彻底打破了日系车的节油神话。
军工领域同样如此。没有自主研制能力,印度在国际军火市场只能任人宰割。看看中东国家就明白了:沙特的先进美制武器在面对美国后门时毫无还手之力;卡塔尔、伊朗的遭遇也证明,再好的进口武器也不如可控的国产装备。哪怕国产货性能只有进口货的一半(0.5<1),但至少是实实在在的0.5,而不是随时可能变成0的1。
艰难但必要的选择
印度若具备英法水平的航空工业,本可同时发展中重型战机。但现实是,现代航空工业门槛越来越高,后发国家想直接研制高端战机已不现实。对印度而言,光辉这样的轻型战机已是其技术能力与财政预算的最佳平衡点。
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1990年,中国改进型歼-7E首飞时,美国YF-22(F-22原型机)已开始试飞,两国战机存在两代差距。但如今,中国六代机研发已进入新阶段,而美国六代机还在原型机阶段。这说明:只有坚持自主研制,才可能实现追赶超越。
别无选择的出路
印度空军虽然对光辉性能不满,但仍在与厂商探讨改进方案,而非转向采购瑞典鹰狮、韩国FA-50等性能更好的外购机型。这背后是更深层的战略考量:印度需要维持航空工业的火种,保持在国际军贸中的议价能力。就像美国军工巨头们被军方反复无常的需求折磨,但印度根本没有这样的试错资本——一旦放弃光辉,相关研发体系可能瞬间瓦解。
说到底,印度购买的不只是一款战机,更是航空工业的未来。就像中国曾经历歼-7的艰难岁月一样,任何国家的航空崛起都必须走过这段蹒跚学步的阶段。况且,再怎么不济的光辉,总比印度空军现役的老旧米格-21要强得多吧?这或许就是印度不得不咽下的成长代价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盈胜优配手机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